@相啸魔 #90723
日本人这种翻刻本,“庆长古活字”、“万治二年京武村市兵衞刊”,这两个年号对应我国的明末清初。鉴于这部书的孤稀程度,这些接近明代的刻本,本身也是有文字校对价值的,当然,如果能搞到成化、明初、元代的刻本,这些也没用了。
日本人的翻刻本,掺入了太多地域特色,已经距离元代刻本比较远了,没有元代刻本的味道。当时所用的底本是不是也不清楚。日本人严格仿照元代风格、文字翻刻的书籍,一般用“覆元”。这几部没有用这两个字,只能说日本人有所发挥。
其实涉及到一些文字游戏:
【版、本】:文字版本。未必会遵照风格,有时只保留文字。(统称,刻工模仿的水平不一样)
【原本】:原书
【元本】:唐宋间即元来的意思,元代以后,明人为了区分,废“元来”作“原来”。“元本”一般指元代版本和刻书。但日本人和明清一些手帖文人雅客还保留了旧用法,用“元本”有可能是指“原本”。
【底本】:重新刻书时依据的版本。
【仿刻】:仿照刻。目视原书,仿照原书风格刻版发行。文字未必一样。(统称,刻工模仿的水平不一样,有的距离很远)
【翻刻】:重新刻。目视原书,模仿原书风格、版面、文字,重新刻版发行。(统称,仿照和重新其实区别不大,但翻刻一般距离较近,可当原书看,工匠把字刻错也有可能)
【影刻】:照着刻。目视原书,大概照着原书刻出。(与翻仿区别不大,但一般用到影字,距离也很小了,劣翻劣仿不配用)
【覆刻】:把原书书叶拆出,粘在木板上,毁灭性复印。(最精确的复制,一般只会有刀法娴熟度上的不同)
【影抄】:请专业写手,用毛笔照着原书抄一部(有绘画成分,历代高手不多,很多纯属是把文字抄一遍)
【影宋抄】:明末毛氏汲古阁的水平最高,但很多明刻、元刻,毛氏也鉴定为“宋本”的,这种“影宋”自然也不到宋
【影印】:现代印刷品,有黑白影、有灰度影、彩色影等
【四色仿真】:现代印刷品,彩色影印的一种,越来越流行
【木板水印】:荣宝斋复制书画、彩笺,有这个技术
【木版新雕】:现代刻版,现代印刷品一般墨不过纸背(也可以做假),雕版印刷、手写真迹的墨一般过纸背。
......
比如明初那些工匠,本质上就是元人,明初刻的书跟元刻本几乎一样。